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_第069章 土地和田税制度改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69章 土地和田税制度改革 (第1/1页)

“洪武二十五年,朝廷户部有个统计数目,当时官田约为130余万顷,大概占二成不到,私田约750余万顷,占八成多,总计约为880万顷,是民田多而官田少的格局。”
    解缙看了一眼徐钦,故意顿了顿,复又说道:
    “官田的主要来源,其一是继承自元朝贵族的官田,其二是没收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的田产。”
    “除了这些没收田产划为官田之外,江南苏松嘉湖等州府的恶富民豪,大多也因连坐罪,被没收了田产。”
    所谓恶富民豪,徐钦知道。
    是指自宋末传承至元末,盘踞在江南的苏松嘉湖等州府,本地士大夫,高门豪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勋贵等拥有的田产,还有不少屯田,分为军屯、商屯、民屯。”
    “商屯和民屯数量很少,多指宅基地边上私开的荒地。”“而屯田主要是指军屯,各地卫所开垦的,供官军俸粮生活。”
    “所谓私田,则是以各乡镇村统计上报的,分属于各地乡绅地主的农田。”
    解缙思考了片刻,接着说道:
    “现在大明的耕田、耕牛、种子等归属权而言,官田属于朝廷所有,分给藩王、勋贵、军队使用。
    “而私田则属于乡绅地主。”
    “乡镇主要拥有土地的,除了豪绅地主,还有自耕农,而绝大多数是佃农。”
    解缙说得很详细。
    不愧为当代奇才,就连数据都记得一清二楚。
    明显在这方面下过功夫,不仅是只为赋写诗词与对联,单纯的秦淮飘客。
    虽然数据记不太清,但对于明朝田税制度等,深谙历史的徐钦还是熟知这些的。
    此时,他对这位表面上桀傲不驯的解缙,态度也有一些改观。
    朱高煦对大明的土地,田税制度同样有所了解。
    “解先生说得很好,那接下来按朝代区别,简要分析唐朝、宋朝、元朝三朝,跟现在有什么区别,由此来理解土地制度改革。”
    “殿下,这些微臣来解答。”
    太子话声刚落,杨士奇抱拳起身,抢先开了口。
    他的是副阁大学士,风头不能全由解缙独占吧。
    “唐太宗贞观年间,关陇勋贵集团,继承了自西魏、北周、大隋以来的均田制,适应隋末战乱后人口锐减的情况。”
    “唐朝中后期,藩镇做大导致安史之乱,朝廷为了减少战后百姓负担,进行了两税制改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