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32.文犀一点暗通灵 (第1/2页)
1932.文犀一点暗通灵 世间上的一些神秘现象不能简单的用一句"信则有不信则无"来进行搪塞,因为那种现象是确实存在并能被人所亲身感受到的。比如,至今科学家还不能确切地用理论来回答有关灵魂的问题,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无法知道灵魂究竟为何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信与不信,但的确有人声称可以与死人灵魂对话,或者在梦中互通信息,这种现象就被叫作通灵。 关于通灵,我们的前人对此理解颇深,于是就有了从巫进化形成的道教学说,就有了天堂地狱人间的三世三生;就有了那位被郭沫若说成"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就和王世贞感叹的那样:"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而《红楼梦》第一回更是开门见山的宣称:"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那位写过《汉书》的著名汉朝文学家班固在《幽通赋》中说道:"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那位唐朝的农学家陆龟蒙在《奉和袭美太湖诗》中写道:"自非通灵才,敢陟羣仙峯。"宋朝的一位无名氏在咏梅花的时候这样写:"一捻深红尚透,谁信道、花亦通灵。"那位将白牡丹形容成"不将脂粉施,自有大然态。羊脂轻捻就,**砌成来"的元朝人沈禧也写出过女人用钱占卜时的心情:"默祷金钱,频占宝镜。几回鹊噪无凭准。文犀一点暗通灵,青鸾忽报瑶池信。" 那位八仙之一的吕岩(吕洞宾)写的是"只将至妙三周火,炼出通灵九转丹。"那位全真道第八代掌门尹志平在《西江月》词牌中也写出过"达理真明妙有,观空体合虚无。慧通灵宝证元初。谁解无文不度"之类的句子。那位宋朝"少颖悟,日诵数千言,居常作文有魁天下之志"的姚勉在《赠术士姚有应自号通灵心神仙口》一诗中也这样写道:"一点灵虚镜样明,只须提掇要常醒。微几才动先知吉,万象交森独测灵。至寂静中能有感,遍酬应后却无形。死灰枯木都非法,但读吾儒一字经。" 那本明代的短篇平话小说集《西湖二集》中也说:"若是説好,便通灵起感应,香火繁盛起来。"可见得通灵在当时就很流行。到了民国,通灵之术就开始走下坡路,但是由道士和巫师在各种场合和仪式上演示的通灵还是很多的。到了*****后,通灵和佛道一起被作为封建迷信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多亏了改革开放,在西风劲吹的同时,通灵也就有些死灰复燃,当然是打着生命科学的幌子,当然是在强调古为中用的前提下,但无疑还是有不少人是相信的。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进行过一次通灵实验:参与测试的能"预见未来"的通灵者要求现写出一连串的单词,这些关键词将在之后第二个列表**现,在第二列表公布之前,他们实际上已经知道了将来会发生什么。很显然这样的测试是严格进行的,目的是证明测试人员能否预见未来,用回忆推测单词的方式验证他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结果是惊人的,也是令人震惊的,因此引发了不少心理学家的质疑,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样的结果,也怀疑实验的真实性,他们的理由是,对于"通灵现象"的解释含糊不清,至少科学上还未找到有力的证据以支持"通灵现象"。但事实就是如此,通灵就是活生生的存在,就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这个系统与外界是有交往的。交往的手段第一是物质交换;第二是信息交换;第三是人体功能态下的意识交流。 第三就是第六感,也就是通灵的一种体现。 因为现在已经认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由四维空间组成的,而人的第六感也被科学所证实是真实存在的,那么,通灵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