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建国记_84、撒钱之旅(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4、撒钱之旅(四) (第1/2页)

    (感谢书友赛铧睿的阅点打赏,木偶拜谢!)

    闻言卡尔.本茨当即瞪大了眼睛,惊奇道:“您对内燃机有了解?”

    “是的,我对这机器很有兴趣,奥托先生的‘四冲程煤气发动机’虽然技术成熟,但是局限性太大。

    若是想要更方便更强大的新型发动机,必须得再拓展研究,

    研发更多动力源的发动机是未来的趋势。

    您现在研究的,以汽油做动力源的新型发动机,就很符合这个未来的趋势。”

    听到这里卡尔.本茨的脸上笑容更加明显,眼眶中已然有泪水在打转。

    他激动极了,这么久以来终于有人认可他了。

    他一直都处在人们的嘲讽和冷眼中负重前行,实在是太需要一个鼓励了。

    (这种感觉扑街写手最能感同身受,所以亲爱的读者大爷们一定要多关爱扑街写手!比如木偶我,笑-)

    1886年,他就制造好了“本茨1号”原型机。

    但是因为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故障太多,总是半路抛锚。

    因此人们经常嘲笑他和他的“本茨1号”,说这车是“散发着臭气的怪物”。

    幸好他这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还站着一个坚强的女人,他的妻子贝瑞塔.林格。

    这位富有远见且性格坚毅的女人,毅然决然的驾驶着本茨1号,开了一百多公里,回了趟娘家。

    安全到达后,她通过电报告知丈夫:“本茨1号”大获成功,赶紧申请参加慕尼黑世博会。

    最终“本茨1号”在1888年的慕尼黑世博会上大出风头,震惊全场。

    ……

    “本茨先生,我想资助你的研究,同时我也会为您提供各项协助,尽量能让您的研究少走弯路。

    另外,我还想和你以及穆勒和宾得签署一项协议,这项协议就是等您制造出汽油发动机后,要把新发动机安装在我的新式自行车上。

    我为这种新式机车取名为摩托车,为此我也画了设想图。”

    说完,石锦堂再次打开了随身皮箱,拿出了摩托车的画图。

    这画上标注了各项机械设计,但是汽油发动机那块只是用一个色块做了标识,具体什么样他并没有画清楚。

    在场的三個中年男人都激动起来了,汽油发动机还遥遥无期。

    但是这位东方人居然已经开始幻想,新式发动机的应用场景了。

    “汽油发动机”的原理和燃气发动机并没什么区别,主要问题出在材料、密封性、喷油装置以及点火方式方面。

    这些都是需要研发者攻克的难点,还需要他们继续摸索。

    但是石锦堂不同,他不但了解内燃机的原理,更清楚内燃机发展阶段的重大节点。

    除了材料方面不精通外,其他的不管是密封性还是点火方式他都能给予卡尔.本茨帮助和提示。

    穆勒和塞得兄弟,对于新式发动机的问题并不太热衷。

    却对装载新发动机的摩托车,十分感兴趣。

    他们兄弟立刻拿着石锦堂的画,不断比划起来,一边幻想骑着摩托车自由驰骋,一边赞叹石先生的设想精妙绝伦。

    卡尔.本茨也对摩托车神往,但是他更加希望自己的新式发动机,能够用在马车那样的车具上。

    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感受他新式发动机的魅力。

    这些幻想想要实现就必须解决眼前的关键问题,他看着眼前的东方人,他叹了口气。

    “为什么叹气,有什么难点给我说说,说不定我能帮助你解决一下。

    就算解决不了,给你提供一些思路也可以啊。”

    卡尔.本茨并不对这个东方人抱有希望,但是他这么多年一直都在负重前行,是以他试着把自己目前的困境说出来几点。

    “我目前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气缸的密封问题,还有打火方式该如何持续……”

    好家伙一连说了好几个问题,各个都是关键中的关键。

    石锦堂展颜一笑:“这些问题,我应该都能解答,比如密封问题。

    我们可以把气缸做下更改,比如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密封性要求还能让缸体运转更加平滑。”

    石锦堂一边说一边用手蘸着油污,在工作台上画了一个发动机内置气缸的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