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士_第九章夺命地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夺命地铁 (第2/6页)

对栾、郤两家的鄙视之情(以及对帮不了赵氏的无奈心情)。

    直到国君和其他卿士家族的联军已经大举包围了下宫之后,赵氏如今的掌门人赵同、赵括兄弟俩才反应过来,国君这是要把赵氏一锅端啊!于是,赵同、赵括急匆匆地安排对包围下宫的各方军队的反击作战;可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讨伐大军,一直毫无思想准备赵同、赵括思绪混乱、不知该如何去应对,乱糟糟的局面不可扭转。

    起初,赵同还想要派使者前去向晋景公求情,请国君放过赵氏;但此举被晋景公给一口回绝了;随即,赵同、赵括在绝望之中又组织赵氏私兵几次积极反攻围攻下宫的军队,意在挽回军事上的颓势。

    但赵氏(大宗)的成员们低估了晋景公和晋国诸卿家族想要彻底消灭赵氏的决心,他们也没料到国君这一次居然亲自带头,率先发动公室甲兵来攻击赵氏。因此,下宫的防守还是慢了一拍,赵氏私兵的反击也提不起速度;很快,赵氏的私兵就被联军所击败,下宫也被联军团团围困、四面环攻。

    因为势单力孤、寡不敌众(其实单独来比实力的话,赵氏大宗比晋公室的力量还要强,晋国其他任何卿士家族单独来论,也比不上赵氏的实力;但这一次伐赵之役,晋景公根本就没按照套路来打,而是带着其他卿士家族一拥而上打群架;群殴的结果,就是赵氏的那点实力不够看了),在晋景公亲率公室甲士和卿士家族联军的猛攻下,赵氏(大宗)最终一败涂地,原、屏二邑被攻克,下宫也宣告失陷,封地内的赵氏大宗成员不分男女老幼被屠戮一尽,赵同、赵括兄弟也死于乱军之中;纵横晋国朝堂五十余年的赵氏(大宗)就此灰飞烟灭。

    这场惊心动魄的晋国内讧,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宫之难”。

    为了保证在讨伐赵氏大宗时,自己的亲外甥、赵氏成员之一的赵武不受此事牵连,晋景公在发兵伐赵之前还亲自做出申明——此次出兵“平赵氏之乱”,诸卿只许讨伐作乱的赵氏大宗,已经是赵氏小宗的赵朔一系(这一系的男性成员,只有赵武本人了)并不包括在内;为了更好地团结卿士、稳固公室权威,晋景公还特别指出,属于赵氏别支的邯郸氏(赵穿、赵旃一系)也不属于赵同、赵括乱党,不在此次讨伐之列。

    当‘下宫之难’发生、赵氏大宗全部覆灭之后,受到舅舅晋景公保护的赵武依旧平安无事,和母亲庄姬照常住在新田的公宫中。时任新下军佐的赵氏别支成员赵旃,也在晋景公的庇护下及时和大宗划清了界限,逃脱了被杀红了眼的其他卿士家族攻击、一并灭族的命运。

    攻灭了赵氏大宗之后,赵氏这数十年来在晋国内部所积累的财产、封地、领民,都被以晋景公为首的晋公室和出兵伐赵的诸卿士家族所瓜分。而赵氏封地被收归公室领有的那一部分封地和财产,晋景公将其赐予了晋公族的分支——晋国羊舌氏。

    当跋扈强横、得罪了几乎所有人的赵氏(大宗)被诛灭后,为了更好地划分现有的利益范围、增强卿士家族对晋国朝堂的参与、控制权,在伐赵之役中出了大力的中军将栾书便趁机向晋景公提出自己的建议——缩小目前晋国军队的规模,压缩朝堂之上卿士的位置,使国君能够直接掌握大部分朝堂权力(其实是借机给栾氏争取更多利益)。

    对栾书的提议,晋景公深以为然,现在是到了再次对朝堂进行人事调整的时候了;因此,在完成诛灭赵氏(大宗)之后,晋景公将晋国原有的六军十二卿制缩为四军八卿制;而被取消的四个卿位中,除了赵氏大宗原有的两个位置——下军将(赵同)、新中军将(赵括)外,晋景公还将不愿出兵攻赵的韩氏家族所保有的新上军将(韩穿),以及实力相对较为弱小、对伐赵也不甚积极的士氏所拥有的新中军佐(巩朔)这两个卿士位置一并取消。

    另外,晋景公还将晋国原有的新上、中、下三军重新合并,编为新军。此时的晋国,就只有上、中、下、新四军了。

    在晋景公携灭赵之威,重新调整了朝堂上的卿士位置、缩小了晋国军队的编制后,新一届的晋国八卿将佐排名是——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中军佐荀庚(中行庚)、上军将士燮(范燮)、上军佐郤錡、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智罃)、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

    此次进入朝堂、担任八卿之末新军佐的新人郤至,也是郤氏家族的成员;郤至是郤氏现任家主郤錡的再从堂弟(郤至的曾祖父郤义,是郤錡的曾祖父郤芮之弟,两人有着同一个高祖父,也就是郤氏家族的开创者郤豹)。郤至的祖父郤扬,其封邑在步邑,所以也以邑为氏,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