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士_第19章妖僧祸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妖僧祸国 (第2/8页)

是给官员发工资就得“月支官吏钱二十六万九千一百三十贯”,而当时朝廷年收“正赋”不过二百万缗。

    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宋高宗驻跸绍兴不满十月,必天下大乱。因此,宰相吕颐浩、中书舍人洪拟等一众大臣,站在振兴民生经济的角度,皆极力反对宋高宗永驻绍兴。

    宋高宗。图源:影视剧照

    无奈之下,宋高宗只能继续向西撤退,移驻临安,在杭州撑起宋朝的半壁江山。但他还是没有放弃绍兴。正如宋宁宗朝宰相赵汝愚所言:“是时高宗皇帝方驻跸会稽,江淮之间,日事征战,昭慈之丧未能归祔,始为殡厝,盖用权宜,将以愤激三军之心,不绝中原之望也。”

    对于大部分怀有光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宋人来说,绍兴东南那座“攒宫”就是他们回家的希望。

    驻跸临安之后,宋高宗立即将绍兴定为浙东路治所,在政治地位上仅次于临安。同时,宋高宗还比照临安的行政机构,向绍兴迁移了大量的宗室成员、官兵、百姓等,旨在盘活当地经济,为营造南宋皇陵提供保障。

    绍兴八年冬,金朝“诏谕江南使”张通古携金熙宗诏书南来。为了给宋朝“下马威”,金熙宗在书信中故意不言宋朝,而称江南,并让张通古等在到达临安后主持宋高宗奉表受降仪式,以达成两邦和好的目的。

    消息传出,南宋方面群情激奋,但宋高宗、秦桧等主和派却不为所动。最终,秦桧接受了金人的条件,不过宋高宗不愿意跪拜称臣。经过多次协商,金人才同意让秦桧代替宋高宗行礼。

    宋高宗的“折屈”,换来了一纸绍兴和议。根据和议的约定,南宋需要向金朝每年输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还需要向金称臣,并将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半割让与金。而金人则同意返还宋徽宗、郑皇后及宋高宗妻子邢皇后的梓宫,并允许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坐牛车回国。

    于是,绍兴十二年,宋徽宗的梓宫自北方南下,回归临安。

    由于宋徽宗此前并无陵寝,南返的三车灵柩便被停奉于孟太后陵墓的西北侧。考虑到古之帝王皆有陵号,而南宋臣民又从未放弃过收复失地之念,所以宋高宗决定让宋徽宗的陵寝继续以“攒宫”之名存世,只在攒宫之前加以陵号,即永祐陵攒宫。

    03

    诚如宋代学者吕中所言,宋高宗投降金国的恶果,一是让北方的旧宋人丧失对南宋的归附感,二是使南宋官僚、士大夫丧失复国的斗志,甘于平和。自绍兴和议签订后,宋高宗那颗摇摆之心就彻底安定了下来。南宋王朝实质上定都临安,开启了此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偏安岁月。

    尽管宋高宗贪生怕死、畏金如虎,但从他守护南宋半壁江山的角度考量,他的政绩也还算“绍祚中兴”。在他的统治下,江南地区除在南宋初年曾遭兵燹外,大多数时间里都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然而,南宋的安定富足却解决不了宋高宗的生育缺陷。因此前逃避金人追赶时受到惊吓,宋高宗难有子嗣,加之宋太宗一脉传下的后裔大多做了金人的俘虏,膝下悲凉的他只好从宋太祖一系后裔中寻找合适的继承人选。经过一番考察和历练后,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玮成了宋高宗的太子,改名赵昚,即日后的宋孝宗。

    宋孝宗画像。图源:网络

    皇子一立,正值盛年的宋高宗便萌生了退位让贤之意。

    关于自己退位的想法,宋高宗在诏书中称:

    “朕以不德,躬履艰难,荷天地祖宗垂祐之休,获安大位三十有六年,忧劳万几,宵旰靡惮。属时多故,未能雍容释负,退养寿康。今边鄙粗宁,可遂初志。而皇子玮毓德允成,神器有托,朕心庶几焉。”

    在宋高宗看来,他在位的三十六年“属时多故”,感觉到特别乏累,只想“退养寿康”,恰逢这些日子以来,宋、金边事稍稍停歇,正是退位让贤的好时机。至于坊间对他畏金如虎、杀害忠良的指责谩骂,退位前夕,宋高宗又召见了多位大臣,当面罪己:“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赖卿等掩覆。”这一态度,似乎在向外界忏悔他的过往。

    然而,退位后,他却丝毫不见退位前夕的愧疚。

    宋高宗退闲后,居于秦桧的原宅。为彰显孝心,宋孝宗登极后,立即将此地改名德寿宫,并规定“德寿宫月进钱四万贯”,使宋高宗的退居生活衣食无忧。要知道,在高薪养廉的两宋,即便是太师、枢密使、参知政事等高官,月俸最高者也不过四百贯。对比宋高宗的四万贯,差距大着呢。

    可即便如此,宋高宗还是时常感觉手头拮据,带头违禁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